
医学生理的读书心得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医学生理的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学生理的读书心得1绪论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功能的一门学科。
(一)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历史
(二)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1、急性实验法
1)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2)活体解剖实验法
2、慢性实验法
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主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包括两个基本方面:
1、同化作用(组成代谢),机体从外界不断摄取各种物质形成自身的物质,或暂时储存起来的过程。
2、异化作用(分解代谢),机体将组成自身的物质或储存于体内的物质分解,并把分解后的终产物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生殖和生长发育
1、生殖,生命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和自己相似的子代。生殖是生物通过自我复制延续种系的过程,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之一。
遗传,亲代和子代之间无论在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方面都很相似的现象。
变异,亲代和子代不完全相同,存在一定差异的现象。
2、生长和发育
发育,是生命个体在生长过程中,各系统、器官和组织都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直至机体各部器官系统功能的完善和成熟。
(三)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主要是通过反射来实现的。特点:迅速(仅需要几毫秒的时间)而精确(相对独立活动的组织形式),作用部位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神经终末释放的递质来实现的。在靶细胞膜上存在特异的受体分子可选择性地与神经递质结合。
2、体液调节,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活动,这种调节称为体液调节。特点:效应出现缓慢(数秒到几小时),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具有选择性(仅具有特异受体的细胞能对特异激素发生反应)。
3、自身调节,许多组织、细胞自身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发生适应性反应,不依赖于外来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称为自身调节。特点:精确的局部调解,对维持机体细胞自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四)机体维持稳态的反馈调节
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变化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能在一定生理功能允许的范围内发生小幅度的变化的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是在不同生理机制的协调下完成的。内环境各种礼花因素的相对稳定是高等动物生存的必要条件。
负反馈,生理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终产物或结果降低这一过程的进展速度。
正反馈,生理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终产物或结果加速或加强了这一过程,使其到达过程的极端或结束这一进程。
调定点、封闭环路、输出变量、感受器、控制器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人体结构按其功能分为不同的系统:1.运动系统、2.消化系统、3.呼吸系统、4.泌尿系统、5.生殖系统、6.循环系统、7.内分泌系统、8.神经系统等。
每一个系统由若干器官组成。
每种器官有几种组织组成。人体组织分为4种基本组织:1.上皮组织、2.结缔组织、3.肌肉组织、4.神经组织。
各种组织由大量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一、细胞的化学组成
人体中含有41种元素,组成细胞内的生活物质—原生质的有氧O--63.6%、碳C--18.0%、氢H—10%、氮N—3.0%、磷P、钾K、钠Na、硫S、氯Cl、铁Fe、镁Mg11种。这些元素在机体中合成无机物(水和无机盐)和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维生素5类)。
(二)蛋白质: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最主要的成分,是细胞的结构基础。是含氮、氢、氧、碳的有机物,基本组成是氨基酸。构成人体和其他生物体的蛋白质的常见氨基酸有20种。包含几十个氨基酸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肽链就可以叫做蛋白质。
(三)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含有碳、氢、氧3种元素,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丰富、分布最为广泛的有机物。最简单的糖是单糖,葡萄糖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单糖。多糖在人体中起着存储能量和构造身体的作用。经常可发现糖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糖蛋白。
(四)脂类: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但氢和氧之比大于2:1,因此氧化是需要更多的氧并能释放更多的能量。人体脂肪的90%由甘油三脂组成,即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结合而成。不同的脂肪酸与甘油结合形成不同的脂肪。含磷的脂肪叫磷脂,磷脂分子是组成细胞膜的最重要的成分。
(五)核酸:核酸最早由瑞士Miescher F于1870年从细胞核中分离出来,由于其是酸性的,因此得名。DNA和RNA的结构单体是核苷酸,即由一个糖分子、一个磷酸分子和一个含氮的有机碱(碱基)组成。由核酸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核蛋白是原生质中最重要的成分。核酸分为两类:
1、核糖核酸RNA:直接参与合成蛋白质。
2、脱氧核糖核酸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参与细胞合成RNA、遗传与变异。
二、细胞的结构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3部分组成。
(一)细胞膜
1、细胞膜的结构
细胞膜是包围在整个细胞最外层的薄膜,又称质膜。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糖类组成。脂质约占细胞膜组成成分的一半,其中以磷脂占多数,还有胆固醇、糖脂。
脂质分子在尾部由两个脂肪酸链构成的非极性疏水基团的相互作用和头部由一个磷酸基构成的极性基团的亲水作用下,头部的极性基团与细胞膜两侧的液体中的水亲和,使脂质分子自动构成双分子层薄膜。因为磷脂分子之间夹有胆固醇,能防止磷脂碳氢链变成凝胶或结晶状态,从而保持了脂质双分子层的流动性。
细胞膜上有球形蛋白质分子,镶嵌在脂质双层间的称为嵌入蛋白(或内在蛋白),附在脂质双层表面的称为外在蛋白。
一般将由内外两层亲水极和中间层的疏水极构成的膜,称为“单位膜”。细胞内的其他膜,也为单位膜,这些膜统称生物膜。单位膜是生物膜的基本结构。
2、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是细胞的界膜,它控制着细胞内 ……此处隐藏4491个字……一神圣职业的亵渎,对医药卫生事业这一美好形象的玷污。
信心是医生对自己能力的肯定,是医生本身的考试。信心不是凭空捏造的,更不是凭嘴巴说出来的。它来自于日常学习的厚积薄发。荀子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杜甫如果没有读书破万卷,那如何能下笔如有神呢?信心是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的。对每一条医学理论的熟悉,对一证一候,一病一情的认真分析、斟酌、揣摩,对每一个病因病机了如指掌不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没有我们日积月累地努力学习,没有丰厚的知识基础,那所谓的信心只能算是盲人骑瞎马。
除人类疾病我们义不容辞,助健康之美我们责无旁贷。面对这一神圣的事业,我们只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使每一天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进、学有所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忠于我们的医务事业,在生活中培养爱心,在学习中提高信心,从而在将来工作中逐渐增强信心。用我们的爱去驱散病人身心的乌云,让患者在爱的阳光沐浴下,燃起对生命的希望。
医学生理的读书心得3看了一半,个人感觉几乎主要就是对整体和微观辩证思考的哲学探讨+作者从医以来成功治愈疾病的案例;
我认为此书不具有说服性
1、探讨一门学问首先必须充分的`了解她的发展和理论基础—写过毕业论文都知道我们需要有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本书并没有系统的进行描述,既没有整理自古以来中医是如何发展的,也没有整理相关的中医文献;而是将其零星的散在文中,显得非常的凌乱。
2、本文的论据基本就是作者行医以来自认为成功治愈病人的案例,一来是个案没有推广性,二来治疗的过程过于神话,诊断非常主观性,即便如作者所言,她果真治愈了如此多的疾病,我认为也是偶然现象;
对中医质疑的原因:
1、中医诊断的主观性:中医诊断讲究望闻问切,以把脉为例,文中整理了釜沸脉,鱼翔脉,虾游脉,屋漏脉,雀啄脉,解锁脉,弹石脉等几种脉象;将自己想象成中医学院的学生,你认为你能否学会感受这些不同的脉象,即便有人可以,我认为也是极少部分人,那么在中医传播的几千年过程中,又被丢掉篡改了多少,全靠主观感应的东西是不可靠的的;
2、本文多次强调透过现象找本质,但坦白说,我认为很多病的现象是一样的,中医在仅通过外部观察如何找本质,我认为具有不可操作性,例如癌症和胃炎,可能表象初期都只是疼而已,但是如果不通过现代医学的方式等你如何找到本质?我认为可操作性不强,即便有,我认为也是不精确的。
总之我认为,即便当年果真有人参透天机,中医也确实是能治病救人,但经过数千年的变迁,现在的人几乎不可能掌握当年的技艺了。毕竟,没有相应的衡量标准和客观对比的东西是难以推广并让大家掌握的。
医学生理的读书心得4知道符强老师是在本校读大一那年,也是参加讲座,经符老师介绍完自己的经历不由对他产生了由衷的敬意,自己也变成了他接近铁杆的粉丝,《名老中医之路》便是大一那年他推荐给我们读的,此后也一直很喜欢符老师的讲座。想来五年多时间仿佛一晃而过,符强老师添了几丝白发,但依然精神抖擞,依旧称得上是博学古今中外而有术业之人。今晚,在得知他成为伯仲书苑的指导教师时暗自欢喜庆幸,不管自己以后有没有时间经历参加全部相关活动,有他在,相信伯仲书苑浓厚的的学术气氛会一直延续下去,于人于己都是好的。认真听完今晚的一番讲授之后,相信大家也一样获益良多,而且今天意外也非常荣幸的获得了一本老师慷慨相赠的《生活之道》,想来今天是极欢喜、极受鼓舞的。
今晚老师介绍了很多很好的书籍,也突出讲了些《生活之道》的相关章节感悟,其中感触颇深的便是符老师提炼出来的《生活之道》中宁静篇关于沉稳与宁静的相关论述。我想,那不只是医生的一种潜在的职业性要求,更是一种从医的境界,是生活中为人做事的一种境界,是包含行为和精神态度双方面的。此外,符老师告诫我们要活在当下,昨天、今天和明天,既不能追悔堕落止步不前,也不能过分担忧杞人忧天,重要的是朝着自己目标的方向做好当前的每一件事,也就是活在当下并把握当下。
回想五年的大学生活至今,我庆幸自己还保留了一点点读书的习惯,只是越来越感觉自己急功近利起来,关注的心灵及精神层面的东西越来越少了,而关注于为学业、为技术方面的读书越来越多了,课外书是依旧买的,只是翻看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有时候真有种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之感,但有时很无奈,有得必有失,选择而已。至于如何权衡,我想,读书习惯是一定要保存的,哪怕只是偶尔翻翻,学业为重也是必要的,人在一定的时间里就要做相应的一些事情,可能我们这个阶段有些事情是必定遭遇尴尬的,但是,至少不要让自己被培养成了专业的巨人思想的矮子,或者,对一些人来说是丢失了一种古往今来读书人的情怀。在这个浮躁的现实生活中,大家需要活的艺术一些,多读书便是其中一种。最后,借用一句印度谚语: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Reading and fighting!
医学生理的读书心得5药,大家都不陌生。而《本草纲目》就是赫赫有名的“东方药物巨典",这就是达尔文所称的“1596年的百科全书”!凡有相关,摩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在这本书中的第六页写到“绿豆”,这时我就心想:普通的绿豆尽可以当药来吃。之后读了才知道这绿豆气味:甘、寒,无毒。主治:有清热解毒、止呕吐的功效。可以通利小便,补益元气,通和人体五脏,安定精神,还可以滋润皮肤,有美容的效果。读到最后的时候我都惊呆了,心想:这个绿豆原来是个好东西,不仅可以解毒,还可以补元气,甚至还有美容效果,以后我要多吃一些了。最后我了一下,下面的营养成分,万万令我没想到的是,这一颗小小的绿豆竟然有这么多的营养成分:维生素B1,维生素B2,胡萝卜素、钙、磷、铁、蛋白质等。
看完绿豆之后我翻目录看一看有什么我感兴趣的东西。在我看的时候,因为发现这本书分十个部分,分别是:谷部、菜部、果部、木部、草部、虫部、鳞部、介部丶禽部和兽部。当我看到“虫部”这个部分的时候,我就赶快翻到了204页。我心想:虫子能吃?那么恶心,不会被毒死吗?虫子那么小,要多少只才能吃一口呀?那药肯定很贵!
翻到那一页后,映入眼帘的两个大字一蚯蚓,看到之后都不禁吐了起来,心想:这蚯蚓能吃?那世界上的蚯蚓不都会被吃完了吗?最后我看到了下面说到:白色颈部的蚯蚓,生于平原的土壤中,三月份采取,暴晒让它变干。这种蚯蚓入药都是用老蚯蚓。这时我才知道用蚯蚓还要用老蚯蚓,真是长见识了。蚯蚓的粪便叫做蚓粪也叫六一泥,因为蚯蚓吃细泥,粪便中无沙石,可以用来合制丹药、封堵锅具的裂缝,这时,我不得不说这蚯蚓身上可真是全都是宝呀,下面接着说道蚯蚓化成水,可治疗伤寒。可治伏热发狂、神至不清、大腹黄疸。温病、大热狂言等,饮汁都可以治疗。炒成屑可以去除蛔虫。用葱化汁可治耳聋。干蚓炒末可疗蛇伤毒。还可以治疗大人、小孩小便不通,以及急慢惊风、头风齿痛、风热赤眼、鼻息肉,赤可解蜘蛛毒。我不得不说,这个蚯蚓可真是“无所不能”呢。
在这本书中我懂得了:万物皆可是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