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时间:2024-07-16 10:46:13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通用15篇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通用15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

中国有一句俗话:“一勤天下无难事。”阐释了精深造诣来源于奋斗好学,唯有奋斗者,才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中猎取到真知实才,才能不断开拓知识领域,获得知识的青睐,武装自己的头脑,因而,奋斗能成就人生。

这让我联想到了一个综艺节目,它在9月1日开学的日子播出,看完的我感受深刻,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位老师,他叫俞敏洪老师,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俞老师讲的也是奋斗这个主题。他说出了他的经历。他出生于农村,是个农村孩子,那个年代的经济条件很差,可以上学的孩子很少,这也是奋斗的理由之一,他高考,复读了整整三年,第一年的目标是考上省区的师范大学,当一名老师,但不料成绩出来时英语才考了33分,这样是连任何学校都考不上去的,第二年在农村一边干活一边努力,每天晚上在煤油灯下学习,第二年有进步,英语考了55分,但五分之差,还是落榜了,但俞老师并没有放弃,第三年又一样的复习,成绩出来了,高出了北大的录取分数,从一位农村男孩,到一位优秀的大学老师,过后俞老师又列举了一位农村学生,当他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时,还在工地中干活,俞老师便说道,当年我收到通知书时,也在工地干活。现在已经有了教育培训机构的俞老师并不懈怠,依然奋斗着。

果然,知识真的可以改变命运,俞老师的经历给了我们正确的认识知识和帮助,也足以证明。所谓奋斗,其实核心就是两件事,一是定目标,二是付出努力,才能够逐渐进步。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

9月1日是我们全国中小学校开学的日子,在央视的荧幕上看到《开学第一课》,这堂特殊的“第一课”是由社会各界名人、奥运冠军以及灾区同学一起上的四节课。

《开学第一课》,它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知识守护生命”,开宗明义地诠释了珍惜生命的意义所在。倡议大家每年每学期都进行应急避险教育;这一特殊的公益课由“潜能”、“团队”、“坚持”“生命”四节课完美组成: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潜能需要激发,潜能会赢得生命的机会。坚持可以创造生命奇迹,面对人生就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是一种真正的内心动力。

面对灾难,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快乐是健康的金钥匙,追求快乐,懂得快乐、善于快乐实在是一种智慧。正如在这次灾难中的幸存者更要笑对新的人生。

通过《开学第一课》,我明白了,我们应该树立生命意识。树立“生命高于一切”的观念,尊重生命,同时,培养生存能力。

训练应急避险技能。在汶川大地震中,安县桑枣中学2200余名学生、百余名老师在1分36秒内,都有序地撤到了操场上,无一伤亡。这正得益于学校时刻把灾难想在心中,决不把训练当形式,走过场。

生命本身既不是祸,也不是福,而是盛载祸福的大容器,就看你将它变成什么。《开学第一课》让每一个学生都加倍地珍爱自己宝贵的生命。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3

今天班主任吴老师带我们到学校阶梯一室看《开学第一课》节目,我看完后觉得很感动,真是受益匪浅。

节目里邀请了李连杰、杨孟衡、刘伟、房祖名等多个嘉宾,其中最令我感动的人物是杨孟衡。

杨孟衡,他7岁时因为被高压电击伤而导致双臂高位截肢,可这个失去双臂的阳光男孩却偏偏喜欢上了体育,他梦想着有一天也能够成为奥运体育冠军,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在他13岁时,即2007年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将选拔出种子选手参加2008年残奥会,在选拔赛上他失败了,这个失败击碎了他的梦想。可是,后来他明白了人可以有很多梦想,要是能实现一个就足够了。他重新踏入校园,重新拿起书本追赶别人,要成为一个同声翻译家。2010年他以优异成绩被中山大学录取,并取得当地文科第一的好成绩。

一个双臂高位截肢的男孩,他失去了用手写字的能力,他就尝试用脚写字,结果他用脚也写出了一手好字,这是为什么啊?是因为他心中有梦想,梦想的力量驱使着他前进,让他永不放弃。

一个残疾人,虽然他失去双臂,但他也没有放弃学习,而我们身边某些四肢健全的人,却没有他们那种对学习执着,坚持,永不言败的精神。或许我们的身体比他们好得多,但我们的精神却远远不及于他们。

看了今天的节目,让我知道:只要心中有梦,就能让花园开出花朵,有梦就能改变世界。只要肯坚持去完成梦想,总有一天会让梦想成为现实。我要从现在起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努力学习,沿自己的梦想前进!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

9月1日开学,我看了《开学第一课》感触很大。

第一节课讲的是孝,孝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感恩,是扶助,还讲了个故事呢!故事的内容是:“有一个儿子,他骑着被改造的摩托车,带着他爸周游四方。去了陕西,山西......最后到北京。儿子说:“趁着父亲还能走,身体还有劲,就带着父亲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因为晚了,就做不了了,就会终生遗憾。孝可以是在放学后,高兴的亲切的叫一声”爸爸,妈妈,“孝可以是在吃饭的时候给父母亲夹菜吃。”

第二节讲的是爱,“有一位爸爸教着一个有失调症的儿子,光是系鞋带就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比如:我一个星期学会骑单车,记十几个英文单词,可那位儿子单单骑单车就用了几年,但他们并不放弃。那位爸爸放弃了舞台上闪耀的自己,放弃了自己的前途。做了一位陪伴儿子长大的普通爸爸。父母教会我们爱自己,爱生活,爱他人。爱是时间最美好的字眼。

第三节讲的是礼,你知道升旗为什么要敬礼呢?是因为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我们要怀着尊敬之情,所以要敬礼,容祖儿说:”你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加倍对你好,礼貌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礼貌从小事做起,礼渗透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第四节讲的是强,讲的是一群孤儿,练武术的故事,她们说:”我们虽然是孤儿,但我们并不孤独。

看了开学第一课,我的收获很大,我知道了孝顺别人,爱自己,爱生活,爱他人,懂礼貌。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5

每学期我们都看“开学第一课”,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

这学期看后,我在好多感人事迹中得到了启发。让我明白了该怎样孝顺长辈,怎样爱爸爸妈妈,以及孝顺的含义。也许给父母倒杯水,洗洗脚,为他们做的每件小事,甚至我说一句关心的话,他们都会感到开心。

不是所有的人和事都十全十美,在成长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挫折,每次遇到挫折时,总是爸爸妈妈在为我加油打气,让我从失败中站起来,让我重新恢复自信。在每次挫折过后,都让我明白很多道理,也真正体会到爸爸妈妈的良苦用心。

记得,有一次考试数学只考了73分,我看着 ……此处隐藏2664个字……。在他四十岁时,突患重病,差点死掉,这更激发了他对汉字的研究,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汉字,他倾其所有,建了一个汉字网站,将汉字的热爱发挥到极致。一个外国人都能如此热爱中国的汉字,更何况我们这些炎黄子孙呢。

中华汉字又是一种外国文字无法比拟的文字,中华汉字的对联,诗歌,都是汉字独创。汉字左右工整,既能简写,也能写详。中华汉字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自由飞翔与驰骋。

汉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我们的心里拥有至高无尚的地位,它让我们人与人之间有了感情的交融,心灵的沟通,使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五彩斑斓,我们不能将它遗忘,要在我们手里发扬光大。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2

9月1日晚上,我观看了主题为“先辈的旗帜”的2016年开学第一课,观看之后,我感觉非常的震撼。

第一课为”信念不移“。在这一课中,99岁的老红军胡正先爷爷给我们讲述了“千里眼”和“顺风耳”——通信兵的故事。长征中胡正先爷爷们克服了很多的困难,如吞吃密码本、雪山上忍饿激战48天,自己制作电池等等。这些让我深刻看到了红军战士“跟着党走”的坚定信念,通过胡爷爷的.介绍,我还认识了长征时的电话长的是什么样子。

在第二课“勇往直前”中贺陵生讲述了父亲贺炳炎的故事。故事中贺炳炎将军在被敌人的子弹击碎右臂之后,居然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用锯子把右臂活生生的锯下来了!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勇敢我们谁能做到,可是贺将军做到了!此外他还被毛泽东称为“唯一一个不用敬军礼的将军。贺龙将军举着他据下的骨头说”这是红军的硬骨头“。

第三课“百折不挠”,著名红军指挥官耿飚的女儿耿莹讲述了父亲在长征中“披着毯子上战场”的故事,她还展示了红军长征时穿的草鞋。就是穿着这样的草鞋红军创造了一天远行240里的奇迹,她还告诉我们最艰苦的时候红军们一人一天的米粮只有一颗黄豆。所以说红军战士是以超人的意志力克服了血肉之躯的极限,创造了“人间奇迹”。

所以说当下的幸福生活是靠先辈们用“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给打下来的。长征出发时红军有30万人,他们过草地、爬雪山、穿草鞋、吃皮革、尝野草……,回来的时候却只剩下了3万人。同学们好好学习吧,争取长大后为国家出份力。给老红军们的付出做个答复。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3

金秋九月,欢乐的暑假时间已过,迎接我们的便是新的开学季,而在9月1号这一天里,我们共同观看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节目《开学第一课》,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奋斗成就梦想。

晚上8点,我吃完饭便守在电视旁边,准时观看着开学第一课节目,每到9月份新学期的开始,《开学第一课》总会播放各种有趣且蕴含深刻寓意的故事片段让我们观看,而在这一堂课里不仅可以让中小学生们学习到各种知识,还能在观看节目中,不断感受到各个人生的意义。

每一期的《开学第一课》内容都是不相同的,今年邀请了“八一勋章”获得者、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科学家、冬奥冠军等等。在每一期的节目里,都能够让我们学习到很多除课本以外的知识,了解到更多祖国发展的故事,同时也让我们在学习中,能够更有目标和动力,这也许是为什么每到九月开学季时,就播放开学第一课节目的原因吧。

看完这第一课,我明白祖国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繁荣的生活,背后离不开各行各业人的努力。我们身为中小学生,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要树立奋斗目标,不断学习更多的知识,将来为祖国做出一份贡献,来报效祖国。

看完这第一课,我明白当前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要充分利用好时间,特别作为少年的我们,珍惜自己的青春,努力学习,为未来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定之心,更好的学习向上,为未来祖国建设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虽然目前我们还不能为祖国做些什么,但我一直深信知道,当下只有我们好好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加强爱国主义精神,也许某一天里祖国会因你们的成长而感到骄傲的。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4

九月一日晚上,我匆匆忙忙的打开了电视观看《开学第一课》。因为有事拖延了一下,所以晚了一点才回家。

打开电视,映入眼帘的是梁天文老爷爷在诉说他的故事:他十三岁当兵,一开始就是杨政委一手带着他成为了一名勤务员。他当杨政委如自己的长辈一般。他们吃饭都用同一个碗。搁一点炒面进去,用手捏一捏,就塞进嘴里吃。小碗就这么用了三年。

小时候梁天文没力气,怎么过茂密的草地呢?当时杨政委腿有顽疾,所以只能骑马,过草原时梁天文就拽着马尾巴跟着大部队。

当年马步芳团长奉蒋介石之命前来狙击队伍,杨政委为了保护资源,让梁天文把马牵上山去。自己则亲自上战场,当从其他士兵的口中得知杨政委英勇牺牲了,梁天文的眼眶中不禁涌出了热泪。

当时节目里模仿了“飞夺泸定桥”的过程,同学们纷纷把“泸定桥板”放在上面。经过种种困难,他们终于完成了任务,成功过了小桥。

还有一个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狄莹老奶奶讲诉她爸爸狄彪将军的故事:之前他们队伍的每个人都有一个鼓鼓的食物带,一年后,袋子是空瘪瘪的。他们当时到了草地,草地是最耗费体力的地方,饿了没东西吃,只能去尝那些未知的食物,去一个个的试。为了找食物,前卫团有十一个人死在尝食物上!

那时候,士兵每天只能吃一颗黄豆。就是一颗比手指甲盖还小的黄豆,就能够他们吃。为什么?因为要让后人过上好日子这个念头一直待在他们的心头支撑着他们!

看到这里,我已经热泪盈眶。先辈们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只为让身为后辈的我们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生活。我们不能浪费这个机会,要努力学习,将来帮助祖国,回报社会。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5

今天我上了一堂特殊的课,这堂课用爱汇成了爱的海洋,我像一艘小船遨游在爱的海洋中,使我明白爱的含义;这堂课又是一条爱的旅程,让我们从爱同学、爱父母、爱家乡到爱祖国,传递小爱,才能汇聚成荣耀祖国的大爱;这堂课更像用爱谱成的乐章,用爱是分享、爱是力量、爱是承担、爱是荣耀这四个篇章,把这节课推向了高潮,让我观后久久不能忘怀?

在这一节课我干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我发了一个短信,这不是一条普通的短信。这是由李连杰叔叔倡议的一次爱心捐助,今年台湾遭受了“莫拉克”台风的重创,他说那里目前最需要的是捐建学校,我们现在已经坐在宽敞明亮的学校中上课了,而台湾的小朋友却没有教室?我赶紧拿出手机按下了李连杰叔叔说得号码,“发送1—1069xxx309”成功的捐出了一元钱,我觉得这1元钱远远大于我曾经轻率地花出的800元钱,我以后会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在这节课上,最让我感动的是马鹏飞的故事,8个月大时成了孤儿,他和患有糖尿病的奶奶相依为命,他为了照顾奶奶每天跑4公里回家,而我可以每天放学回家吃到可口的饭菜,我面对困难时,不敢承担,退缩了,我曾经把一张数学卷子弄丢了,而我却不敢对老师说,还让忙碌的父母替我去说,爱是承担,当我再次可面对困难,我会勇于面对困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明白了什么是爱,爱就是分享、爱是力量、爱是承担、爱是荣耀,用小爱铸成大爱,爱让中国更美丽!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