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6 10:46:07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月球之谜》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奥秘。

(2)学习课文在介绍月球时所用说明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知识。

(2)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幅动画片。(课件)

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对,是月亮,我们也把它叫做“月球”)板书:月球(课件)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孩子们,假如你就站在这月下,你们会产生哪些遐想呢?

同学们想得这么多,想得这么美,想得这么远,浮想连翩的,这就是“遐想”。那么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些话,好吗?(课件出示: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

它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啊?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很多的──《月球之谜》

2、板书课题:之谜。齐读课题,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两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向月球出发,准备好了吗?

二、自主探究,读文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和资料袋:

⑴(出示课件演示)看,这就是月球,当我们首次来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⑵请大家找一找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

⑶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什么样的景色呢?(在书上找出来画上喜欢的符号)

⑷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在书上勾画出来)

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个别)

让我们把这奇异的景色告诉地球上的人们吧。(齐读)

⑸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与我们的想象简直太不一样了,你们想看看宇航员从月球上拍回的照片吗?

(出示课件)

你们看,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咦,他们是怎么走的呢?怎么会这样呢?

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

2、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

宇航员们把月球上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作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

⑴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3、4、5、6段,边读边想科学家做了哪三个实验?研究出了些什么结果?(在书上勾画出来)板书:实验、研究(全班交流)

⑵在这三个实验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实验呢?

⑶在小组内选择一个你们共同感兴趣的实验,仔细读一读。说一说假如你们就是参与实验的科学家,在做这个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的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⑷汇报交流。

(5)面对这一个个月球之谜,你感觉怎么样?

课文里有一个词语正好表达了这个意思,是哪个词语呢?(找出来,画上喜欢的符号)(令人费解)

“令人费解”是什么意思?(生说或者演示)用皱起小眉头来表达“令人费解”;用摇摇头来表达;用加强语气,读得重来表达心中的不解;

你能带着这种令人费解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吗?

出示课件:这一连串的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5、通过对岩石和尘土的研究我们就产生了这么多的疑问,真了不起。会提问题和充满丰富的想象力是你们最可爱的地方。除了这些实验给我们提出的没有解开的谜,结合你们读的月球的资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谜呢?(课件)这么多谜文中用什么来表示?出示课件:省略号

三、发散思维,拓展练习

1、我们有很多描写月亮的古诗句,你会背哪首?

还有很多这样的诗句,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生共同交流描写月亮的古诗句:(课件展示)(开火车读)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夏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江天一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明月出天山,苍茫支海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课后收集一些感兴趣的月球资料与大家交流。

四、总结全文

月球是个神秘的世界,但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让我们努力学习,将来成为登月的研究员。板书:继续探索,解开奥秘

请全体起立,用课文最后一句话来结束我们这节课: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齐读)

遐想、实验、研究。

《月球之谜》是一篇典型的科普知识短文,讲的是人们对月球的种种遐想和各种谜团。它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看到的奇异景色,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全文最大的特点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从生,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根据文本特点,我重点确定为: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综观整节课,觉得以下几个地方比较有特色。

一、重视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月球的奇异与神秘。

本课尽管是知识介绍性的文章,但朗读训练的资源非常丰富。例如,课文的第一句话,“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由于这句话的生字较多,而且易读错,我通过多媒体画面及多形式的读(范读,指名个别读,齐读)来启发学生“遐想”。再如,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是通过问题的设计:“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景色?”来让学生先找出答案,再通过朗读来理解什么是“奇异”,在读后感悟“荒漠”。又如:在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时,通过朗读品味其文字的优美与用词的准确性,达到“读中品”、“读中悟”的目的。整节 ……此处隐藏21910个字……、你还能从文中哪些句子里,体会到月球的神秘:

生答,相机出示课件5,(这一连串实验……这又是一个谜)

指导读好感叹句,强化月球的神秘。

6、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齐读第3、4、5、6自然段。

四、阅读拓展,读写结合

1、导入: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更让人感受到了月球的神秘莫测,月球之谜仅此而已吗?

学生可能会从两方面回答:

我在课外也收集到了有关月球之谜的资料,此时,引导学生交流资料。

我从文中第7自然段的省略号知道,省略号说明还有许多月球之谜没有列举出来。

2、同学们想了解更多的月球未解之谜吗?让我们走进校园网,进入“神奇的月球”网页,你会了解更多的月球知识。

3、学生浏览网页,教师巡视指导。

4、你从网上了解了哪些信息?(学生汇报)

5、仿写课文段落:

⑴ 小结:

从同学们的发言,看出你们对了解月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在了解的同时,我们更应思考。你能根据已有的信息,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吗?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学着课文的样子,在留言板上共同编写一段话并完成递交。

⑵学生编写作品;

⑶师生共同评议:

师:大部分组已经完成了作品,开始浏览其他组的作品了,你觉得谁的写得好?为什么?谁的还有不足?为什么?

(学生评议)

五、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学习第8段:

师:你们的评价很有水平。同学们,这堂课即将结束,然而,对神秘的月球,你们会停下探索的脚步吗?(生:不会)

2、出示课件6:

男生读、女生读、齐读最后一段。

3、小结:

师:老师相信,解开月球之谜,就在不远的将来,因为你们已经懂得: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附课件流程〗

1、人类登上月球的影像资料。

2、课本后资料袋中的第一段。

3、环形山图片及课本后资料袋中的第二段。

4、阿波罗11号登月情景简介。

5、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6、句子:

这又是一个谜。

7、网页:

奇妙的月球。

8、课文最后一段。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认8个二类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科学、探索月球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掌握本课14个生字,会认8个二类字。

(2)用“出谜-解谜”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科学、探索月球的兴趣。

(3)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点: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学习难点:

利用资源交流,讨论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师: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激发兴趣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1、媒体出示:《月色图》浩瀚夜空,一轮明月高挂天空,那朦胧的月光,仿佛给大地穿上了一件银白色的晚礼服。

同学们,这样的情景你们一定没少见。古往今来,那皎洁的月光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啊!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个与地球关系密切的星球――月球好吗?

2、板书课题:22 《月球…》

3、这个月球爷爷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谜,让我们大家探索、研究,大家喜欢吗?板书剩余课题。(之谜)

4、现在,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课题“22月球之谜”。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现在大家带着屏幕上的两个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①画出生字词,并自由读几遍。

②标出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

①月球爷爷给我们带来了第一个谜,请大家看屏幕――(屏幕出示8个需要认会的二类字)。

②请同学们先试着读一读,看能不能认识这些生字。

③小组内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快速地、准确地认识这些生字。

④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指导。

⑤游戏:送小兔回家。

3、学习需要写会的14个生字。

①第一个谜同学们研究的特别好,月球爷爷很高兴,又为我们出了第二个谜,大家请看――(屏幕出示14个需要学会的生字)。

②下面这几个字比较难写,大家看老师怎样写。(教师板书)

临:悬:登:藻:

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书写一遍生字,看谁写得又快又漂亮。

④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组织学生开火车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1、月球爷爷出的两个谜已经让我们给顺利地完成了,现在大家来看月球爷爷给我们的第三个谜。(课件出示问题: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这个谜的谜底就在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中,男女生分开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找出这个谜的谜底。

2、让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教师参与并指导。

3、小组选代表回答。

4、教师总结。(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人和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

5、指导学生朗读课文1——2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至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课文写了月球哪些没有解开的谜?

2、学生自由读文,小组中合作交流。

3、小组代表全班交流共同感兴趣的月球之谜。

4、你能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吗?

5、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解答。

四、总结拓展升华主题

1、(课件出示月球照片)月球虽然是一个荒漠,但是月球表面布满了奇异的环形山,大家看屏幕。

2、(课件出示“月球在哭泣”小短文)教师指导学生看短文并让学生从中受到保护月球的教育。

3、师生共同交流描写月亮的古诗句

①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②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④夏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4、今天我们探究了月球爷爷给我们出的几个谜,月球爷爷还有很多的谜,让我们在时间里去探索、研究吧。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